SMT印刷工艺考核稽查项目表

SMT印刷工艺考核稽查项目

SMT印刷工艺考核稽查项目

一、作业指导书
1.1 当前单板的作业指导书是否版本受控(未经签署或无发行日期不得分)?
1.2 作业指导书是否摆放在印刷工序现场?
1.3 作业指导书是否规定了所用锡膏的类型(Multicore CR32/Kester R253-5)?
1.4 作业指导书是否指定了钢网的编号或名称?
1.5 钢网的命名方法是否可以追溯对应的印制板名、版本与正反面?
1.6 作业指导书是否说明了印制板的信息(编码、版本,尺寸厚度)?
1.7 作业指导书是否规定了单板的进板方向?
1.8 作业指导书是否说明了钢网的方向或者钢网上有明确标识?
1.9 作业指导书是否指定了刮刀的编号或规格?
1.10 作业指导书是否规定了支撑柱的支撑位置、数量等或者有支撑设置的模板?
1.11 作业指导书是否列出了操作员所需使用的各类工装?
1.12 作业指导书是否指定了设备程序名且列出了关键印刷参数?
1.13 设备程序名的命名方法是否可以追溯对应的印制板名,编码与正反面?
1.14 作业指导书或者印刷程式是否定义了钢网的清洗频率?
1.15 是否有通用作业指导书说明印刷之前操作员对PCB、锡膏、钢网等物料进行了检验?
1.16 是否有通用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印刷工序所用锡膏、胶、化学试剂的使用规范和环保要求?
1.17 是否有通用作业指导书定义印刷参数调制的方法?
1.18 是否有通用作业指导书定义印刷不良的改善流程?
1.19 是否有印刷不良异常反馈流程

二、操作员
2.1 现场操作员是否有印刷工序的上岗证,是否在有效期内
2.2 是否有印刷设备操作与印锡检验等方面的培训记录?
2.3 现场操作员是否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?
2.4 现场操作员是否能够正确处理各种物料避免损伤或混杂(如在线清洗钢网是否可避免钢片受损或清洗剂混入锡膏)?
2.5 现场操作员是否使用了干净的防静电手套进行作业,禁止裸手拿板

三、锡膏/贴片胶
3.1 锡膏/贴片胶贮存室是否有存储与使用的作业指导书?
3.2 锡膏/贴片胶的存储环境是否符合供应商推荐要求(我司:Multicore CR32 /5℃~10℃;Kester R253-5/ 1℃~10℃;PD955PY (黄色)/5℃~10℃。)?
3.3 锡膏/贴片胶的使用是否遵循了FIFO(先进先出)原则?如何保证?
3.4 冷藏箱是否可以在不打开的情况下读取温度的历史记录图表?
3.5 是否有文件规定需定时检查冷藏箱的温度(使用了表单记录)?
3.6 是否有证据表明当存储温度超出所要求的条件时,有处理的措施?
3.7 锡膏/贴片胶瓶上是否标注了存储失效日期?
3.8 锡膏/贴片胶瓶上是否标注了从冷藏柜取出的日期和时间?
3.9 锡膏/贴片胶瓶上是否标注了的回温时间(锡膏:4H;贴片胶:12-13H)?
3.10 锡膏/贴片胶瓶上是否标注了开封的日期与时间?
3.11 锡膏/贴片胶瓶上是否标注了开封后失效的日期和时间(焊膏48H内使用完,贴片胶72H内使用完)?
3.12 未开封焊膏在生产现场的环境下放置超过24小时,可重新放回冷藏室存储,但回温次数不能超过两次?
3.13 未开封贴片胶在回温后不可重新放回冷藏室存储,回温次数不能超过一次?
3.14 印刷锡膏或者贴片胶的印制板,是否要求半小时之内进行贴片?
3.15 印刷锡膏或者贴片胶的印制板,是否要求两个小时之内进行回流?
3.16 是否规定了印刷过程中锡膏/贴片胶的滚动直径(锡膏10mm;贴片胶6mm)?
3.17 是否可通过单板的编码追溯到其所用锡膏/贴片胶的批号(D/C 生产厂商与日期)?
3.18 是否有锡膏/贴片胶的进料检验(如锡膏粘度测量报告等)?
3.19 锡膏使用前是否进行了充分的搅拌?操作员是否清楚锡膏搅拌的方法?
3.20 废弃锡膏/贴片胶是否有专用存放的地方?
3.21 回收锡膏是否按我司规范要求使用?

四、钢网
4.1 钢网的存储环境是否可以避免外来损坏且可以避免外界异物污染?
4.2 无论存储状态还是使用状态,钢网上有对应的检验标签且可识辨(钢网标签方向应该朝外?)
4.3 是否有自动清洗设备对换线或加工一定时间之后的钢网进行清洗?
4.4 是否有证据证明对钢网进行了清洗且清洗后进行了检验(是否有表单记录/抽查钢网的孔壁清洁度)?
4.5 钢网清洗使用的溶剂是否符合我司要求(无水乙醇或分析纯丙酮或异丙醇)?
4.6 是否有钢网的保养作业指导书?是否规定了保养的频率与内容(如钢网张力>40N)?
4.7 是否有证据表明对钢网进行了保养作业(是否有表单记录/测量钢网的张力等)?
4.8 钢网上的信息是否完整(如名称、版本、厚度、制造厂商等)?
4.9 是否有文件规定对钢网的使用次数进行监控?(推荐一万次)是否可通过IT系统查询到钢网的印刷次数?
4.10 是否有文件规定钢网的验收项目与内容?是否符合我司要求?
4.11 是否有钢网检验报告作为钢网验收合格的证据加以保留?
4.12 钢网验收(领用或退库)是否有检查记录

五、刮刀
5.1 所选用刮刀的类型、长度、角度等是否符合要求(如我司要求:长度两侧应该比单板所需印刷区域各大20mm)?
5.2 刮刀压力的设置是否可以保证在完成刮刀行程之后无残留锡膏?
5.3 刮刀行程、锡膏起跑距离是否满足距离钢网开孔图形50mm?
5.4 刮刀存储方式是否可以避免损害/污染?
5.5 刮刀在使用之前和存储之前是否进行了外观检查,是否有相应检查标准及检验记录?
5.6 刮刀在使用之前是否进行过水平度检验与高度校正?
5.7 有无文件规定刮刀的磨损判定标准?

六、PCB板
6.1 操作员取板、拿板方式是否合适(戴干净手套、手持板边,不接触PCB上的焊盘)?
6.2 是否有文件规定PCB拆封和使用的注意事项(包括OSP、ENIG等特殊表面处理PCB)?
6.3 PCBA编码与版本是否与PCB编码版本对应?(PCB来料确认,注意板名及版本的一致性)
6.4 是否有专用的PCB自动清洗设备用于误印清洗?是否使用无水乙醇或丙酮(分析纯)?
6.5 PCB上是否贴有特定的管制条码?
6.6 是否有文件规定洗板的要求和注意事项?(如同一块板最多可洗几次,要求洗板清洁程度等)

七、设备
7.1 锡膏印刷自动操作是否有光学基准定位功能?
7.2 是否使用不锈钢钢网和刮刀?
7.3 印刷机是否使用了自动清洗的功能?(包括干洗、湿洗、真空洗)
7.4 当前单板的印刷参数设置是否合理?
7.5 擦洗钢网的材料是否是使用无纺布?
7.6 印刷设备是否可以监控印刷环境且进行调节,以满足适合的环境要求( 温度:20℃~28 ℃,相对湿度:30 %~80 %)?
7.7 是否关键参数的修改只有技术员或者工程师才有权限(印刷程式的修改是否密码受控)?
7.8 是否有全面的设备保养、维护作业指导书与保养记录?
7.9 是否会对设备的性能进行Cp/Cpk定期验证与SPC数据分析?
7.10 现场工程师是否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?
7.11 参数调试变更,是否必须经过技术/工程人员确认后才能生效,并有相应规定及记录?

八、检验
8.1 是否有证据表明生产前对印刷程式名、参数等进行了核对,以确认符合作业指导书?
8.2 是否有AOI等自动检测设备对单板的印刷质量进行检验?
8.3 是否有锡膏测厚仪对锡膏印刷的厚度进行检验?
8.4 设备的传送带是否能够控制停止,以便于确认单板的印刷不良?
8.5 有无文件规定检查单板印刷质量的频率?是否有证据表明执行了?
8.6 锡膏测厚仪工位是否有设备的操作指导书?
8.7 是否有文件规定了锡膏厚度测量的位置与可接受标准?
8.8 锡膏厚度测量的位置是否包含了印制板对角位置、中心位置,并且包含了细间距器件?
8.9 锡膏厚度的平均值、范围是否采用SPC方式进行分析?
8.10 锡膏厚度测量是否是以焊盘表面为基准?
8.11 锡膏厚度测量的频率是否明确?
8.12 是否会对首片样板的印刷质量进行全检(首检单)?
8.13 是否有作业指导书说明锡膏印刷的检验标准?操作员或检验员是否容易获得文件?

相关新闻